岂辱马医
列子〔先秦〕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有个很贫穷的人,常常在城中乞讨。城里的人厌烦他总是来乞讨,所以没有人给他食物。他于是到姓田的贵族人家的马棚,跟随马医干活而(得到)食物。城里的人嘲笑他说:“跟从马医,手混口饭吃,不觉得耻辱吗?”乞丐回答:“天底下没有比乞讨更耻辱的事了。乞讨都不觉得耻辱,难道跟着马医吃饭会觉得耻辱吗?”
注释
患:讨厌。
亟(qì):屡次,多次。
莫:没有人。
遂:于是,就。
适:到。
厩(jiù ):马棚。
役:干活。
犹:还。
廓:通“郭”,城外。
假:凭借。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0篇诗文 555条名句
富贵不能淫
孟子〔先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