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弹筝者

萨都剌 萨都剌〔元代〕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 扬子江头月满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
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

注释
筝:古代拨弦乐器。
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
弹冰:指拨弦演奏,琴弦在古时候经常被美称为“冰弦”。
五十弦:形容弦之多,“五十”是约数。
海门:地名,元代属扬州路,靠近海边。当时萨都剌的弟弟萨天与滞留海门附近。
雁行:一是指大雁迁徙的习惯,多是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起飞行;二是指筝的琴弦下用来捆绑琴弦、用以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琴柱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清萨龙光将这首诗归入元泰定四年(1327),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诗题中的“弹筝者”,一般认为指当时扬州筝工沈生。元代另一位诗人张翥的词《声声慢》,题下说明“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浣溪沙》,求赋”,后人认为沈生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交往,这首诗中的弹筝者大约也是这位沈生。作者听他弹奏一曲,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15-18

简析

  《赠弹筝者》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感慨万千,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环境。诗中用文字形容声音,运用借景抒情、暗喻等手法,别具特色,耐人品味,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

赏析

  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弹筝的场景。其中第二句“海门风急雁行偏”,有两种理解。萨都剌曾有“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之句(《过江后书寄成居竹》),借此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情绪。后人多认为这首诗提到的“海门”也有思念弟弟的含义。海门大风紧刮,天上飞行的大雁队伍也被吹得偏离了原来整齐的队列;以此比喻作者与兄弟被世事所累,只能分居各处,表达了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这是对第二句的一种理解。另外,这一句也可以如此理解:弹筝者所演奏的曲子高昂激烈,像海边刮起的大风,使得大雁的飞行队列变得参差不齐,暗指由于弹奏者的弹拨动作投入而激烈,连琴弦下的雁柱都有些偏离原来的位置。从前后两句的意思衔接上讲,后一种理

展开阅读全文 ∨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774篇诗文  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栏人·闺怨

王元鼎 王元鼎〔元代〕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阑人·赠吴国良

倪瓒 倪瓒〔元代〕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乔吉〔元代〕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