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越久不止
《吕氏春秋》〔先秦〕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
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
宁越悦:“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注释
中牟: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首都。
鄙人:指居住在郊野的人。
简析
此文通过宁越的例子,强调了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就像箭虽然飞行迅速,但距离有限;而步行虽然缓慢,却能不断前行,达到很远的地方。宁越凭借自己的才智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诸侯的老师。这告诉人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即使起点再低,也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短文两篇
佚名〔先秦〕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与人为善
孟子〔先秦〕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